。其中,房产和金融投资是导致家庭财富增加的主要因素,对财富增加的贡献率分别为69.9%和21.2%。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,70城房价仍在上涨。中国家庭对房产投资热情不减,计划购房家庭比例逐季上升,高资产和多套房家庭购房比例更高。2020年第二季度有计划购房的家庭仅占8.4%,第四季度这一比例增长到11.6%。 高金融资产的家庭的计划购房比例明显增加。金融资产在100万以上的家庭,计划购房比例最高,到四季度增长达到27.4%。 同时,多套房家庭的计划购房比例更高。到2020年内四季度,拥有三套及以上房产的家庭中计划购房家庭占比达20.2%。 非一线城市购房热情更高。六线城市计划购房家庭比例最高,而一线城市中这一比例最低,到2020年四季度,也仅为10.0%。 针对房产投资情况,报告指出,要继续坚持房住不炒,降低多套房家庭房产投资热度。从中长期看,如果新冠疫情导致全球经济陷入衰退,我国房地产市场暴跌的风险将加大。 数据显示,分布在多套房上的住房有逐年递增的趋势,这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我国家庭的债务风险。所以,我国市场的风险是切实存在的,要关注房子的居住属性而不是投资属性。中国家庭资产配置的重心应从房产向金融资产转移,尽量把金融资产的投资交给专业机构去做,降低金融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程度,更有效地配置资产,从而获得长期持续的收益。 2020年家庭投资理财平均收益率为2.3%。投资收益为正的家庭只占35.8%,这其中大多数的收益率也不超过10%。有21.2%的家庭收益为0-10%,10.9%的家庭收益率为10%-30%,只有3.7%的家庭收益率超过30%。 经历了2020年的疫情,中国家庭资产配置趋于均衡。目前,近六成家庭属于相对均衡类资产配置类型,且高收入、高学历家庭的资产配置更为均衡,投资行为更加理性。另外,偏存款类家庭约占40%,而偏权益类家庭仅占1.6%。 收入越高,家庭的资产配置也更均衡。年收入在5万元以下的家庭,均衡化资产配置占比为 46.5%,年收入在30万以上的家庭的这一比例高达74.7%。 均衡配置也促进了家庭财富增加。财富配置类型属于均衡类的家庭,其投资收益率达到4.7%,而偏存款类家庭收率仅为1.1%,偏权益类家庭投资收益率甚至为负。 疫情初期,人们偏爱低风险资产配置,后逐渐回落至常态化,同时,权益类资产配置上升。2020年第三季度以来,股票/基金类、贵金属、海外资产投资等增多。 线年,中国家庭线上投资意愿逐季提升,第四季度线。年轻家庭线上投资意愿最高,同时,老年群体的线上投资指数也明显增长。 报告显示,2020年,高收入家庭在财富增加和工作恢复方面有明显好于低收入家庭。高收入群体的财富和收入持续增长,工作稳定性也基本未受到疫情影响。三季度开始,中等及中等偏上收入群体的财富、收入也开始呈现正增长,工作稳定性也逐渐恢复。 社会,是国内双循环的主要滞点。低收入家庭的工作稳定性持续下降,收入处于持续减少的状态。因此,报告建议建立促进就业稳定和优化收入分配等长期制度,以改善 |